审辩式教学认为,“三无课堂”指课堂教学无主体、无抉择以及无生活。具体来说,无主体指教师在教学中无视社会的复杂和学生的能动性,使教学变为了“灌输”与获得标准答案,使学生这一有生命的主体,变为被操作的客体。无论是项目化教学还是单元设计教学,都主张将“情境”引入教学中,给学生以主观能动性,而不是被“灌输”知识的客体。 无抉择指人类历史本该是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抉择史,但基于对社会及人的复杂性主动性与局限性忽视,历史在教学中常常被解释为必然的过程。于化学学科而言,如何理解“无抉择”?我以为,依循审辩式教学对“无抉择”的模式,尝试将其“化学”化为以下描述:无抉择指物质应该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或多反应体系中,但基于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忽视,化学教学常常被解释为必然或片面的过程。 无生活指教学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之间脱节,学生得到的知识无法迁移到现实之中,从而无法支撑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与解决,进而也就无法指导学生去创造新的生活。化学即生活,生活即化学。化学学科的知识应该根基于现实生活而展开。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将化学学科知识和思维用于认识世界,并能尝试改造世界,让生活更加美好!Better Chemistry,Better Life.
暂无评论内容